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浏览:次 日期:2022-07-07 17:12:58

开课部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编制人:课程组 

编制时间:2022年6月       

审定人:刘立振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课程代码

17013150200

课程性质

通识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

3学分(理论2.5学分

+实践教学0.5学分)

课程学时

40学时

适用专业

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专业除外)

课程组负责人

刘立振

课程组成员

陈再生、宋帮强、覃轶珊、鄢姿、郭娇斌、蔡毅强、宋凌迁、张宁、刘立振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参考书目

1.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

2.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5.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党史办.中国改革开放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7.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1年2月20日.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推荐教材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目标类型

课程目标内容

课程目标1

知识传授目标

1.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国史。

1.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近现代中国重大历史问题、发展脉络、历史经验以及规律性,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懂得“为什么”。

课程目标2

能力培养目标

2.1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具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3

素质养成目标

3.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3.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课程目标4

思政育人目标

4.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要求与教学要点

序号

知识模块(章节)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程思政

融入点

1

导言

通过对本导言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1.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

2.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

如何深入理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

 

2

第一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事实,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4.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3

第二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近代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过程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1.三次早期探索的意义。

2.三次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1.三次早期探索的主要内容。

2.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救中国。

4

第三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到这条真理: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1.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2.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2.理解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本质。

6

第四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新文化和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以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特点、意义,使学生了解国民革命的过程及意义,使学生掌握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1.正确理解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2.“红船精神”。

7

第五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凝结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毛泽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1.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求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怎样认识长征的意义及其精神。

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2.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和原因。

 

8

第六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事实,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基本经验及伟大意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1.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

2.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如何深入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

1.正确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2.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9

第七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到这一真理: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前途,让学生了解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执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试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1

第八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的必然、正确估量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挫折和失败作出客观的、科学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

1.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1.新中国是怎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2.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严重曲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历史必然性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2.结合“三反”运动,讲述中国共产党反贪污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

 

13

第九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之间的改革开放历史,正确理解改革开发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如何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

 

14

第十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了解这一新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2.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与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意义。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 “八项规定”与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树立廉洁意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3.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变化。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序号

知识模块

(章节)

教学内容(知识点)

教学方式

学时

支撑的

课程目标

1

导言

一、中国近代史综述

二、中国现代史综述

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讲授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第一章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三、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四、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讲授

3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3

第二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讲授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4

第三章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讲授

3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

第四章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讲授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6

第五章

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讲授

3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7

第六章

一、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三、抗日的正面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讲授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8

第七章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四、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讲授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9

第八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确立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五、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讲授

4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10

第九章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四、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讲授

3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1

第十章

一、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讲授

2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2


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确定内容和形式

课程实践

布置作业

8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4

五、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

2.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及其历史任务?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意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什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如何认识长征的意义?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4

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5.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开创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接续发展的?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怎样的历史性变革?其意义是什么?
3.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比例

考核/评价细则

平时成绩

4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课堂纪律等多方面的综合得分。

期末考试

60%

经机读和任课教师复核的期末试卷。

综合成绩

100%

总评成绩表。

 

关闭】 【返回顶部】 【返回栏目】【首页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